室外是零下摄氏度的冰天雪地,但我院民事审判庭办公室里却上演着温情的一幕,花甲老人李某因为主办法官的努力,顺利拿到了久拖未决的劳务费,他激动的握着主办法官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您,要不是您,我这年也过得不安心呐”。
原来,今年已经年过六旬的李某,在2012年至2013年期间到被告蒋某的砖厂帮工做看火技术员,后来砖厂生意萧条,砖厂倒闭。老板蒋某就一直拖欠着李某的工资,为此,李某和老伴常常夜不能寐。在多次催讨劳务费未果的情况下,李某于2015年10月28日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决被告给付其劳务费。
经过多番调查,主办法官了解到蒋某因砖厂生意破产,已无可执行财产,为了让老人能拿到辛苦得来的“血汗钱”,过上一个安心年,主办法官“主动出击”,终于用自己的责任心感动了被告。
在处理这个案件的过程中,主办法官遇到了重重的困难。起初,蒋某既不接电话,也不配合法院的工作,主办法官为了使案件得到圆满解决,多次亲自上门了解案件的具体情况;在被告因为与原告有间隙而不愿支付原告劳务费的情况下,主办法官又耐心的与其分析法理、讲清情理,使其态度渐渐软化;在被告无财产给付原告劳务费的情况下,赵法官又多番做被告极其家人的思想工作,使蒋某及其家人同意借款支付原告的劳务费。
经过多番努力,被告蒋某在调解的当天并拿着借来的钱交与原告,原告终于拿到了他辛苦两年的劳务费。对于这类案件,判决要比调解容易的多,但判决之后的执行,确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很多时候是“一纸空文”。主办法官为了不让年过六旬的老人寒心,不辞辛苦,四处奔走,终于使案件圆满解决。主办法官的责任心,让我们感受到法官的威严背后的人情味。正如主办法官所说,“作为法官,我们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办事,但当法律已经无法解决时,我们就要运用法理与情理去解决问题,因为“法律不外乎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