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借司法改革东风攻破“送达难”问题
作者:欧见凤  发布时间:2016-03-10 13:27:35 打印 字号: | |

2016年伊始,我法院收案数量大幅上升、案多人少现象持续升级,法官送达任务越来越繁重,为切实解决审判工作中“送达难”等问题,特别是对故意拖延诉讼逃避诉讼等不诚信行为进行规制,积极探索规范送达工作新措施,有效保障了审判、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是立案窗口严把第一关。虽然立案登记制度已经推行,但对最基本的受理案件条件,立案窗口还是需要严把案件第一关。从当事人敲开法院大门的第一关即立案环节着手,对新受理案件,除要求原告或委托代理人提供身份证件外,还要求原告或委托代理人提供受送达人明确的住址、联系方式、工作单位等信息,方便送达人员快速联系受送达人,以提高送达效率,缩短送达时间,保证案件能够及时进行入庭审环节。


二是编织送达网络,发挥联合优势。法院的送达工作离不开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兴安法院充分发挥各部门联动配合优势,通过加强与受送达人所在的基层组织、村委会、单位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利用基层群众组织协助送达,发挥人民调解员和人民陪审员来源基层的环境优势,借助法律规制和道德制约的双重作用,督促受送达人及时的签收法律文书,及时的出庭应诉,合理解决送达难的问题。
     三是规范送达程序,强化释法明理。针对部分群众反映司法工作人员少数干警接待当事人态度强硬、执法粗暴的问题,该院要求送达人员在送达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司法礼仪的问题,铭记自己作为公职人员的职责和使命,文明用语和准确告知诉讼权利义务,准确把握受送达人的心理特征,用诚恳的态度打消了当事人的抵触情绪,并适时提醒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不领取法律文书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同时,该院要求送达人员外出送达时必须配备摄影、摄像工具,实时的对送达现场进行录像、录音、拍照,完整地记录送达全程,确保程序的规范。


四是丰富送达形式,创新送达方式。该院在继续采用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电子邮件、公告送达等传统送达形式的基础上,实行“错时”送达,对外出工作或逃避送达的受送达人,通过“错开上班时间,利用上班前、下班后、节假日等时间进行送达,提高送达的效率。该举措不仅节约了法院的司法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该院还因干警不惜牺牲休息时间进行送达的做法也赢得了当事人的广泛好评。


五是建设诚信诉讼体系,威慑不诚信诉讼行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使得司法审判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当事人采取“躲猫猫”“捉迷藏”等方式故意逃避或躲避诉讼文书送达,恶意拖延、逃避诉讼等不诚信行为屡禁不止,致使法院许多案件无法及时送达而延迟审结,不仅严重影响了案件审判的质效,也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及时得到保障。为震慑不诚信诉讼行为,院将通过法律文书送达情况及由此产生的不利后果在相关媒体上予以通告。该举措节省司法资源,提高审判效率,及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来源:民一庭
责任编辑:张萃